• 网站首页   |   收藏本站   |   设为首页
  • 站内搜索:

    做梦有害健康,服用安眠药会让人变傻...这些睡眠误区你中了几个?

      要想拥有一个好睡眠,首先我们要走出睡眠误区,摆脱错误的睡眠认知。小编为大家盘点了以下几个常见的睡眠误区,你中了几个?

      误区一:抱有不切实际的睡眠期望,认为自己每天晚上必须睡8小时以上

      我们常常对睡眠时间抱有刻板的认知,认为每晚必须要达到足够的睡眠时间,实际上,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个体的睡眠时间需求具有明显差异性,8小时的睡眠只是睡眠的平均数,事实上, 人每天只需要深度睡眠 2-4个小时就足够了。比如婴儿几乎整天都在睡觉,老年人天还没亮就已经起床了,有人早睡早起,有人早睡晚起,只要睡眠质量好,白天精力足,那么眼下的睡眠时间就是我们的睡眠需要量。

      误区二:过分夸大失眠的后果,因为失眠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了,浑身上下都不舒服

      失眠的人常常会放大失眠带来的影响,这来源于对睡眠的过分关注和担心,如花费大量时间考虑晚上是否能睡好、怎样才能睡好,过度的担忧带来了焦虑,焦虑会让人感到躯体不适、容易疲劳,似乎印证了失眠的后果,并形成了负性的自动思维,将所有的情况都归咎于失眠,一旦失眠就感到惶惶不可终日。其实失眠本身,并不会给我们带来这么严重的后果,反而是担心失眠、过度关注睡眠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更大。

      误区三:做梦有害健康

    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做梦,容易让人联想到“身体虚”,所以适当地更新梦的知识,有利于减轻心理负担。而现代医学认为做梦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,所以适当的更新梦的知识,有利于减轻心理负担。一般人在每夜睡眠可能做梦4-6次,总共时间不超过2小时,一定数量的梦是必要的,有利于大脑和身体功能的恢复,但频繁的出现噩梦,是与情绪和创伤有关。另外如果多梦已经引起睡眠质量差,日间功能受损,建议行多导睡眠监测,来排除是否存在睡眠器质性疾病,客观参数超出正常生理范围的,可以适当使用药物来控制多梦。

      误区四:安眠药有毒,服用会让人变傻

      在使用安眠药方面存在两种误区,一种是过分滥用,另一种是惧怕不用。怕产生副反应,怕药物依赖,哪怕是很重的睡眠障碍也硬挺着,其实安眠类药物是治疗失眠的一根拐棍,失眠的初始治疗需要拐棍的扶持,等习得科学的睡眠方法,越走越稳,就能丢掉拐棍了,所以无需排斥服用安眠药物,在医生的指导下,做到不该用的时候不用,该用的时候一定要用,并且选择最适合自己用的药,科学用药、合理用药,是不会成瘾的,更不会对大脑造成损害。

      误区五:每晚都试图控制睡眠

      我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话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”,欲速则不达,在睡眠里也是同样成立的。睡眠本身就像吃饭喝水一样,是常人一个简单的习惯,但是失眠的病人会把睡眠当成一个任务,比如从早上就开始思考晚上几点睡,睡前做哪些安神准备,用什么姿势睡,到了晚上提前躺在床上等待入睡,哪怕没有睡意也闭着眼睛,可以想象,和睡眠的斗争过程很煎熬,可往往结果却不尽人意,因为其理想化的睡眠要求违背了睡眠的自然规律,导致人体生理警觉程度提高,反而更睡不着了。所以需要降低对睡眠的预期,建立对睡眠的合理化信念,顺其自然,建议前来我们专业机构学习一些睡眠的知识和方法来改善睡眠。

      误区六:睡前床上看电视可以放松有助于入眠

      睡前看电视,使用笔记本电脑或智能手机是现代人常见的生活习惯。事实上上述电子产品会发出明亮的蓝光,而蓝光会使大脑更加兴奋,且易早醒。研究显示,任何其他波长的光比较,蓝光更多的影响褪黑素(睡眠激素)的释放,在睡觉前2小时看电视或使用电子设备意味着更长的睡眠潜伏期,REM睡眠减少,即使睡眠时间足够,睡眠质量也大打折扣。如果儿童和成人因家庭作业或夜间工作要求无法在睡前2小时停止使用电子设备,建议调低屏幕亮度或调整屏幕颜色,红色和黄色具有较高的波长,对褪黑激素影响相对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