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网站首页   |   收藏本站   |   设为首页
  • 站内搜索:

    登革热的防控知识

   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,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。
    传染源:病人及隐性感染者,灵长类动物。
    传染期:-1天至+5天。 
    传播途径:经伊蚊(埃及伊蚊、白蚊伊蚊)叮咬传播。
    人群易感性
    1、人对整个病毒普遍易感,但感染后并非人人发病。
    2、感染后可产生对同一血清型的持久免疫力。
    3、不同血清型免疫力较差,因此可以发生二次或者多次感染(发病 )。
    4、不同型别重复感染可导致重症登革热。
    临床特征
    潜伏期:3-15天(通常5-8天)
    早期类似流感,突起发热、皮疹、骨关节肌肉痛、疲乏、淋巴结肿大。
    白细胞和/或血小板减少:白细胞大多显著减少,从第2天开始降低,4~5天至最低,至退热后数天才恢复正常。
    根据是否同时存在的血液浓缩和血小板减少
    登革热:典型、轻型、重型
    登革出血热:登革出血热、登革休克综合征 。
    登革热早期诊断指标 
    1、近两周疫区旅游史、急起发热、头痛等。
    2、束臂试验阳性及皮疹等。
    3、白细胞发病早期显著减少,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绝对计数低。
    4、血小板下降,1/2~3/4病例减少。
    5、AST及ALT水平升高。
    治疗原则
    原则:早发现、早隔离、就地治疗。
    措施:对症支持治疗、抗病毒治疗等。
    目标:降低病死率。
    虽然登革热形势严峻,但其可防可控,无须恐慌。白蚊伊蚊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。因此,减少伊蚊数量或避免伊蚊叮咬是预防控制登革热传播的关键所在,公众在预防本病上应注意以下几方面:
      1、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可积水的容器,如放置在户内外不用的花盆、缸罐等,让蚊子无处藏身。
      2、种养水生植物(如富贵竹、万年青等)应每隔3-5天换水洗瓶、清洗根须。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,如要种养则改为用泥、沙种养。保持花盆托盘不积水,如有积水应随时清干。
      3、及时清除沟渠、天台等积水、填塞竹节、树洞,对于长期无法清除的积水,可以投放杀灭蚊虫的药剂。
      4、家庭可安装蚊帐、纱门、纱窗等;适时使用蚊香、电子驱蚊器、电蚊拍、防蚊灯等装备,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。
      5、个人可在衣服上施用驱蚊剂,着浅色长袖衫、长裤,在户外活动时不要使用带有气味的化妆品、香水等。